新聞
  提示
  本期的兩則教育新聞,都跟孩子在學校與小朋友發生小嗑小碰等衝突有關。衝突不可避免,但怎樣進行處理卻考驗著家長的智慧。有些時候家長過於關整合負債心,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老師:保護自己不等於動手打架 家長總問孩九份民宿子是否挨欺負對心理髮展不利
  對於家長保護長灘島孩子的行為,一所大型幼兒園的金老師糾正了四種誤區。
  誤區一:票貼教孩子還手。萬一遇到更厲害的孩子,更大的孩子,那麼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誤區二:教孩子建築設計躲開。這種方式對於小孩兒來說有可能反應不過來。
  誤區三:總為孩子出頭。家長不要過於放大孩子間的小磕碰,要區分到底是什麼性質的矛盾,不要因為家長的介入反而讓事情變複雜。
  誤區四:總問孩子是否被欺負。家長總去詢問孩子是否在學校挨欺負了,這不光對孩子眼下會形成誤導,對孩子長遠的心理髮展也不利。
  老師糾正家長
  護孩子四種誤區
  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岳巍)孩子上幼兒園家長最擔心什麼?相信“受欺負”一定是排在前幾名的一種擔心。
  如果真的碰到孩子在幼兒園被打或者被掐,家長應該怎樣處理呢?
  最近,沈陽一個育兒論壇里,媽媽們給遇到這種難題的一個媽媽支招:應該教孩子打回去,以牙還牙。
  媽媽的煩惱:兒子總被小朋友掐
  在論壇上講述自己煩惱的是一個孩子剛上幼兒園一個月的媽媽,孩子只有兩歲半,是班裡最小的孩子。
  據這位媽媽說,孩子本身也比較老實,從幼兒園回來總說班上有個小朋友掐他臉。
  為了這個事兒,這位媽媽還特意找老師溝通過一次。但後來兒子還是被那個小朋友掐臉。
  “這事有什麼好的處理方法嗎?”這位媽媽說,總去找老師怕以後老師給孩子穿小鞋,如果不找又怕兒子始終被欺負!
  “主要是我兒子沒有還手的意識!不知道這種意識能不能教出來!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得懂得反抗呀!”這位媽媽說。
  一群媽媽支招:教孩子學會還手
  這位媽媽的帖子得到不少爸爸媽媽的回應,一些人讓這位媽媽教孩子學會還手。
  一位媽媽讓這個孩子的爸爸媽媽在家裡演示,讓一個人掐另外一個,然後另外一個人回手狠狠地打對方,做個樣子給孩子看。
  還有一位媽媽說,要教寶寶怎麼還手是正理,而且這還只是幼兒園,以後還要上學,這種自我保護早教比晚教強。
  另外一位媽媽說,教孩子學會反擊,雖然打人不對,但是也要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本領,如果有人打他,要懂得打回來,保護自己,這樣才能真正的不被欺負,單純依靠老師不行。
  針對媽媽們支招讓孩子還手的聲音,也有家長不贊同。“千萬別教孩子反擊,我家現在反擊過頭了,頭疼得要命。”一位媽媽說。
  老師說:小魔王可能在表達親近
  針對媽媽們的說法,記者昨日咨詢了渾南一所大型幼兒園的金老師,金老師說他們經常會遇到這種事情,因為小孩子在一起發生磕磕碰碰很多,而且有的孩子喜歡別的小朋友也會用掐一下或者打一下的方式來表達,但因為孩子掌握不好火候,所以有時候就會造成傷害。
  “家長要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受欺負了,因為有些家長喜歡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人欺負你沒?這樣會造成孩子沒被欺負也跟家長說自己挨欺負了。”金老師說,如果是家長沒有詢問,孩子主動說出自己在學校被欺負了,那麼家長要留意些。
  通常來說,如果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比較大,幼兒園老師都會主動跟雙方家長溝通,如果是老師疏忽了,沒有溝通到,家長也可以主動找老師溝通下,“相信老師不會因為這種事兒就對家長或者孩子有看法。”
  金老師說,可以讓老師多關註關註孩子或者調換座位等方式來解決,還可以教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及時告訴老師。
  “小刮小碰”
  讓孩子自己解決
  ■老師建議
  對於孩子間的糾紛,董老師認為,第二個新聞中男孩兒家人的處理問題有些過激,尤其是不應該在孩子面前爭吵,這樣傷害最大的是孩子,傷害了孩子的友誼,傷害了孩子對友誼、對朋友的判斷。
  “其實孩子間沒想那麼多,過兩天就好了,而且這些小問題最好讓孩子自己解決。”董老師舉了一個自己學生的例子,因為喜歡一件東西,兩個女孩兒搶了起來,矮個的把高個的掐了,高個的把矮個的推倒了,當時兩個小孩兒生氣不再一起玩兒了。當天放學董老師在雙方家長接孩子的時候把事情說了,雙方家長也都表示“沒事兒”。
  “兩個小女孩兒過3天就還是一起玩兒,一起歡笑。”董老師過了很長時間才向其中一個女孩兒打聽和好的原因,高個女孩兒說,“我說對不起了,我們是好朋友。”
  董老師說,要相信孩子有處理這種問題的能力,家長站在背後就可以了。
  孩子間的糾紛
  家長要關註而不是介入
  ■專家說法
  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岳巍)沈陽大學師範學院教授王萍昨日表示,其實孩子在學校的矛盾最終還要靠老師,所以家長要相信老師,而老師不能將矛盾推給家長。
  王萍說,現在家長普遍都怕自己孩子吃虧,再加上一個孩子缺少約束,所以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也不在少數,再加上家長在與孩子親昵中會有一些或者掐的行為,會給孩子一些誤導,認為那樣做是喜歡,所以給孩子融入集體生活帶來一定障礙。
  王萍認為,孩子間出現一些糾紛和矛盾家長要關註,但不一定非得介入,還是讓老師來處理,而老師也不能將責任推給家長去處理。老師可以協調雙方,還可以將這些問題帶入到教學中,通過設置一些情節等,在課堂上將規則教給孩子,正確引導孩子。既要化解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同時也要教給孩子不能無止境退讓。
  (原標題:幼兒園有個小魔王愛掐人這些媽媽支招要以牙還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g82vguys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